事实上,ERP进入中国将近20年,时至今日仍然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关注的焦点。在这些年中,ERP或被神化或被妖魔化,关于ERP的是非功过莫衷一是。日前,有业内资深人士向记者表示, ERP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全部推给ERP本身有失公允。该人士强调,“现在到了理性看待ERP,为ERP正名的时候”。
ERP“无罪”,把握需求是硬道理
在ERP实施失败的案例中,最普遍的原因在于,一个企业有了上ERP的意向,可能就会有十几个软件提供商蜂拥而至,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展示自己的企业和产品实力。处在买方市场的在线软件应用企业,往往会看花了眼,无所适从。在ERP提供商的竞标过程中,为夺取“标魁”,ERP提供商往往会通过绘制“完美蓝图”和“郑重许诺”等方法将ERP销售给客户,至于中标后“蓝图”是否能够实施,那就是软件实施工作人员的事情了。
“企业在上ERP项目时,要做到知己知彼,心中有数。” 余牧表示,企业在实施ERP系统前首先要对自身有清醒的认识,要对企业在全球竞争中所处的地位、与国内外竞争对手的差距、影响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障碍、企业管理的瓶颈、企业信息化的重点以及实施前后的差别等问题先作系统的研究和分析,然后找出企业自身最迫切的信息化需求点,分清主次和自身的信息化症结所在,进而为自己“量体选衣”。同时,企业还要对参加竞标的ERP供应商进行综合考察,进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ERP提供商。
目前,很多市场研究人士认为,随着企业信息化的深入,ERP用户的需求已不仅仅是简单的财务管理软件应用,而是更加深入的流程管理方面的需求。同时,市场上用户的需求日益呈现出个性化的趋势。
用友一位高层人士向记者表示,如今国内的ERP市场已开始走出浮躁向理性回归,厂商不再一味唯技术自诩,只重行业用户数量,而是以用户应用为中心,注重实施成功率并以质量为前题;用户也不再是盲目冲动唯软件万能,而是合理设定目标,分步骤实施,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追求可量化效应。
目前,业界对ERP的认知越来越清晰,那就是,ERP本身绝不是管理思想,更不可能是先进的管理思想,但它却是管理思想的载体,将一些用户的先进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工作流程固化在软件里,用户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之道才是ERP实施成功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