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胡尔沁说书魅力
|
|
2010年10月11日 10:21:13 来源:辽宁日报 | |
![]() |
|
![]() |
|
胡尔沁说书场景。 每逢重大节日,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的广大农民都以独特的方式来庆祝,那就是要请老艺人来上几段胡尔沁说书,让乡亲们一同乐呵乐呵。 胡尔沁说书,就是蒙古族的乌力格尔,它是指“胡尔”(四弦琴)伴奏下的说唱故事,以口头文学和书面文学为内容,以胡尔沁(艺人)为载体,以吟诵、说唱、拉击、表演为表现手段的一种蒙古族曲艺形式。胡尔沁说书产生距今有800多年历史。早在成吉思汗时就产生了,这一时期主要说唱 《江格尔》、《格斯尔传》、《成吉思汗传》等英雄史诗。1637年,蒙古勒津部从河套地区东迁到今阜新地区驻牧,在接受农耕文化的历史进程中,创造出了多姿多彩、独具一格的蒙古勒津民间文化,胡尔沁说书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 2006年,胡尔沁说书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胡尔沁说书在阜新县主要分布在35个乡镇300多个蒙古族村屯,现已发展有20多个套路、70多个词牌,有20多个曲牌、数百个曲调,内容有历史小说和当代事件类等120多个书目。很多传说、长短篇英雄史诗,都是由胡尔沁口传心授而流传至今。 表演时,只见艺人坐在炕上或椅子上,用胡尔拉、击、弹奏各种曲牌来表现人物的感情,渲染气氛,其表演主要是面部表情和手势及嗓音高低,书中人物通过说书人的讲述表演尽显在人们的面前。为保护好胡尔沁说书这一蒙古族古老的曲艺形式,阜新县下大力气做好胡尔沁说书艺人培养。 1994年出台 《奖励“胡尔沁”暂行办法》,并在蒙文版的基础上出版了汉文版 《唐书五传》,出版专著《胡尔沁说书》,如今,这一艺术形式正从炕头搬到舞台上,从农家到了城内录音、录象乃至比赛之中,正走向繁荣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