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飞的云
- 大学四年级
- 注册时间:2010-03-19
- 最后登录:2022-05-14
|
1#发表于:2010-11-24 23:34:15
- IP:59.47.*.*
辽沈大地的“阜新元素”
辽沈大地的“阜新元素” |
--全市“十一五”期间项目建设述评 |
时间:2010-11-24 来源:阜新日报 作者: 浏览次数: |
86 |
文字大小:大 中 小 打印:打 印 |
|
|
昔日写满奉献与光荣的阜新工业,今朝升腾起加快发展的信心与希望。
11月7日,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这一天,我市花生产业重点龙头企业--投资1.2亿元的阜新鲁花浓香花生油有限公司隆重开业,这标志着我市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基地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而此时,当你走进位于新邱区长营子镇大唐煤制气项目的施工现场时,你又会被这里呈现的另一番宏伟壮观的场景所吸引:大卡车、推土机、挖掘机等大型机械在工地上往来穿梭,4000 多名建设者在各自的岗位上紧张忙碌着,他们正用自己充满智慧的双手在这里绘制着一幅美丽而动人的画卷。
阜新鲁花,大唐煤制气项目的开工建设,是阜新自“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加快发展、加快项目建设的重要标志,也是阜新经济转型、项目建设工作所取得重大成果的缩影。
回首5年,阜新工业划出了一条令人振奋的昂扬向上的发展曲线。“十一五”期间,全市共实施重点项目151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达293个,无论是项目的数量,还是项目的投资规模,都是最多的一个时期。在这些项目的带动下,固定资产投资从2006 年的101.5 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预计400亿元,年均增长40.5%,五年累计完成986.4 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3倍。
重点项目增多投资规模加大项目是经济增长的支撑和载体。自“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市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抢抓国家扩大内需、突破阜新等重大机遇,积极争取各类投资项目,并以项目的实施为抓手,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矛盾和问题,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这5年间,阜新的重点项目一年比一年气势磅礴,建设热潮一浪高过一浪,让阜新人民真切地听到了急促奋进的足音。
在项目带动战略指引下,2006年,被列入国家重点技改项目、投资27亿元的阜新发电厂三期2×35万千瓦以大代小技改项目顺利投产;2007年11月10日,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阜新人民期盼已久的重大项目--投资58.6亿元的巴新地方铁路正式开工建设;2008年,阜蒙县阜新镇力达钢铁铸造有限责任公司总投资1.2亿元的年产6万吨钢铁铸造系列产品项目陆续上马;2009年,阜蒙县大鹰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日产4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成功点火……
随着这些超亿元重大项目的落地投产,让如今的阜新人挺直了腰杆,可以自豪地说,阜新再也不是十几年前辽宁的“猪尾巴”,而是逐渐成长为辽宁工业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阜新元素”。
农业产业化项目成为重要支柱产业阜新项目的突破最初是从农业产业化项目中打开突破口的。“阜新双汇”在阜新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不但让我市开始有了全国知名的超亿元大企业,而且带动了交通运输、餐饮服务、医药卫生、粮食深加工等相关行业的蓬勃发展。
近年来,在“ 阜新双汇”的辐射带动下,我市农业化产业的蛋糕越做越大。美中鹅业、草原兴发、振隆土特产、山东东阿阿胶、丰侨兔业……迅速崛起。今年,我市与内蒙古伊利集团合作建设日处理800 吨液态奶加工项目正式开工建设,阜新奶业基地有望成为全省的龙头“老大”。同时,今年8 月,雨润集团阜蒙县畜(禽)产品产业园正式开工,标志着阜新食品及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经过全市上下的努力拼搏,阜新农业产业化框架已经形成。5年来,全市共引进和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0 多个,河南双汇、内蒙伊利、美中鹅业、沈阳辉山、辽宁田园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纷纷落户阜新,有力地促进和带动了地方经济和规模化种养基地的发展,全市形成了生猪、乳制品、肉羊、白鹅、南瓜、饲料、食用菌、粮油、林木等农业产业化链条。
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众多的农业产业化项目,不仅成为阜新的接续替代产业之一,也成为阜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新型能源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成效显现风电装机容量及并网发电量居全省首位;在全国最早实现煤层气商业开发利用;年内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煤制天然气项目正式开工……昔日的煤电之城阜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转型振兴发展,咬住产业结构调整不放,全力打造新型能源产业基地,成效已经显现。
几年来,为引进风电开发大项目,市里组团赴长三角、珠三角招商;为选址风电场,县区、乡镇领导全程陪同投资方技术人员,爬山越岭测试风速;为解决并网运行问题,市里与供电部门积极协调、沟通,建电站、安线路,确保风电发电并网……截至目前,阜新市风电总装机容量已达到92.5万千瓦,全部实现并网发电。
但是,项目建设往往容易出现一个误区,即注重单个项目引进,忽视产业核心优势的形成和培育。我市在这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意义深远。风电开发项目的集聚,吸引了相关配套项目的跟进,因而形成了一条新的产业链--风电产业链。从风机塔筒、轮毂,到法兰盘、箱变,再到控制系统和风机总装,如今已开始实现“阜新造”。如今,太阳能发电、垃圾发电等新能源项目在阜新也拉开帷幕。
“十一五”期间,阜新在推进项目建设过程中,市委、市政府针对以往“小而全”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给全市经济发展带来的束缚,提出推进产业集群建设,全力围绕产业集群建设招商引资上项目,力求以同类企业和关联企业的大量聚集,形成我市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5 年间,全市上下结合我市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重点围绕林产品产业集群、皮革产业集群、液压产业集群、氟化学产业集群等产业集群建设,着重推进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挺起了相关产业的筋骨。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传统产业和接续产业的彼消此长,体现了阜新从凭借资源生存到依靠科技发展,从原材料生产为主到多元产业接续的转变。经过5年的发展,伴随着一个个重大项目的落地,一个个优势特色产业的脱颖而出,在辽宁的经济版图上,未来的阜新将成为重要的支撑力量。 |
|
|